第(1/3)页 “商人为什么会购买国债?” “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,除了公信力外,最主要的是有利可图的。” “那么这个利到底是什么?朕以为有三种,一种是利息,二是免税或者抵税,三是某种特权;” “先说说利息,现在商人存在皇家银行中是要给皇家银行保管费的,从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五不等, 但这种说是存,不如说是转,因为这笔银子是可以随时兑换的,方便他们在大明各地支取。 但是国债却是不同,是有锁定期的,例如一年期、三年期、十年期限、三十年期等等,只有到期了才能够兑换。 每一个期限我们设定一个利息,存的越久、购买的越多,利息就越高,这一点,诸位能听明白吗?” 众人连连点头,虽然大家伙不是搞财物的,但皇帝说的很直白,很好理解。 换句话说,这笔购买国债的银子就算是质押。 给利息也没什么问题,这笔银子可以用来放贷,或许贷款获得利息就能覆盖国债发放的利息,总得来说应该是不亏本的。 “第二个,抵税!” 见众人点头,崇祯继续道:“朕说的抵税是持有国债所产生的利息用于免税部分。 例如某个商号购买国债一百万两,年利率是百分之二,那么一年的利息就是两万两,而商号一年营业额九十万两,三十抽一,就是三万两, 但是如果按照抵税,那就是九十减两万两,再抽税就是两万九千三百三十三两。” 众人听到这里满脸的懵逼。 按照皇帝的这个算法,直接拿利息和抵税后少赚了一万九千六百六十七两,这抵了个什么?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班了,沉声道:“陛下,这一点臣等有些疑惑。” “且听朕说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