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说着,慕容复又问道:“如今你义父大嘴巴一说,我造反之事有可能泄露出去,你说怎么解决此事?” 再想到,以宋朝的国力,居然和西夏僵持这么久,童贯评价宋朝大臣将领有名无实,倒也不能说是错的。 慕容复道:“那该如何运作诏安呢?” 这慕容复既然是个反贼,那么有点帝王气,也就很正常。 “我义父最大的毛病,就是儒生的那些书读的太多,真信了。可那些儒生,根本瞧不起我们宦官,从没拿我们当自己人啊!这一点,我却是要比我义父清醒的多,人要先谋身,而后才能谋国!” 童贯高度评价李宪是一回事,但利用起李宪来,也是真要把李宪的剩余价值榨干。 所谓大奸似忠,没有一个奸臣会把坏字写在脸上,反而都表现的有血有肉,甚至颇有过人之处。 “有意思!”慕容复道,“我大宋很幽默!” 这个忠义之士越是心怀故主,那么雄才大略的新主,就越喜欢这个忠义之士。 慕容复道:“我听说李宪的武功叫葵花宝典?” 说到这里,童贯伤感无比。 “多谢慕容公子!”童贯也不惊讶。 此人的本事或许不如李宪,但钻营的本事,肯定在李宪之上。 慕容复道:“你说的很有道理,但大宋朝廷真的如此容易被蒙蔽吗?” 童贯道:“正是!大宋厢军百万,许多以前都是聚众造反之徒,得了朝廷的钱粮后,也就安心混日子了!朝廷对此习以为常。” 童贯道:“我义父论武功,是一代宗师,当然,和慕容公子您没法比。论行军打仗的本领,在大宋也是佼佼者,我大宋的中官,无人出其左右。当年神宗五路伐夏,只有我义父独领一军,始终没有败绩。他时常和我说起神宗天子对他的知遇之恩,他说,当年他和王韶都力主拓边,最终和神宗一番问答,被神宗赏识。若不是神宗点将,他还在皇宫内伺候人,当然,在皇宫里伺候人,也没什么不好,只是战场对于我义父更加的海阔天空。所以,我义父忠君爱国,志向远大,才能极佳,是一个贤宦。” 人心不为世界的规矩所束缚,才能真正施展本领。 不过,前提是真有本领。 童贯道:“因为太湖水匪为患多年,难成气候,朝廷中枢不以为意。慕容公子以太湖水匪名义造反,却是鹤立鸡群之中,龙藏鱼鳖之间,朝廷遥遥看去,不能窥见真龙,自不在意。如此,便好诏安了!” “士大夫吹捧她是女中尧舜,但她真的什么都不懂,只想求稳守成,只在乎自己的权力稳不稳。” “我义父之所以被士大夫们弹劾,真正的原因便是如此。只是我义父到底功大,那些士大夫想要彻底把我义父批倒批臭很是艰难。可若我义父利用皇城司,构陷苏州著名士绅慕容员外,敲诈慕容员外财产,甚至把慕容员外逼的真造反了呢?” 慕容复道:“平身吧!” “无论是王韶,还是王安石,都不喜欢我义父,旧党的苏辙,刘挚,吕大防,司马光,范纯仁等人,更是对我义父恨之入骨。我义父最终屡遭弹劾,一贬再贬,若非神宗天子的遗泽,他连皇城司的差遣都没有了。” 童贯道:“先借助我义父的身后名。” 童贯对李宪的评价可谓相当之高。 童贯要是大骂李宪,和李宪彻底切割,恐怕不止是慕容复,就连慕容复身边这些人,也都会瞧他不起,不利于他以后的进步。 童贯看了慕容复一眼,犹豫了一下,最后说道:“慕容公子,我觉得,您可能过于高估大宋朝廷了!” 他自行走江湖以来,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,从未遇到厉害的高手,如今却这般狼狈,更有许多凶险,局势波谲云诡,乔峰只感觉一阵无力。 童贯也是语出惊人,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匪夷所思。 “解民倒悬,致君于尧舜,不过是文章里的话,他们都做不到。” 他已经预感到,丐帮内部要起一场大波澜。 “多谢主公!” “在小人心中,他既是我的师父,又是我的义父。”童贯说着,却抹眼泪起来,“我本是個平平无奇的中官,甚至连字都不认识,是他收养了我,教我读书写字,传我葵花宝典,甚至把他行军打仗的本事,都教给了我。可以说,若没有他的栽培,就没有我的今天。纵然是我亲爹,做的也远不如他。” 慕容复道:“那些士大夫这么没有操守?” 而且童贯这番话,还有一层意思,就是他童贯尽得李宪的真传,不仅会葵花宝典,还会行军打仗,也能读书写字,这在大宋来说,都是顶级人才。 至于童贯,若将来建国成功,倒也不妨给他一个西厂厂花的前程。 锦衣卫,东厂,西厂,全都要有! (本章完) 第(3/3)页